回复:大家觉得疱疹病毒能透过安全套吗
科学生活:纳米防病毒安全套能否保证人们健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0日 来源:科技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E-mail推荐
】
在2008年秋季广交会上,一场现场病毒穿透模拟实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商家和媒体的注意力。利用“复合交联纳米填充技术”生产出新型高科技“防病毒安全套”的烟台四维高科生化公司技术专家,将一种黃色模拟体液缓缓注入四维生化安全套与其他几个国际知名品牌避孕套中,然后,同时浸入白色模拟病毒液体中。几分钟后,传统避孕套內的溶液发生颜色变化,白色模拟病毒液体穿透外膜渗透到內部与模拟体液混和,而四维生化的新型安全套内却沒有变化,模拟病毒液被隔离在外。现场实验引起震动,香港《明报》、《香港商报》、《文汇报》和中央电视台6套《预防病毒新科技》节目都曾对其进行过报道。
针对烟台四维高科的这种“防病毒安全套”是否能真正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守护人们健康生活等问题,有关专家和生产者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避孕套不等于安全套
“避孕套”就是“安全套”,这一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早已变得理所当然。但是大量的统计资料和研究结果令人担忧,传统的天然乳胶避孕套在有效避孕的同时,虽然可以对病毒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但是其失败率高达15%。
目前市售的避孕套使用的材质主要是天然乳胶,其自然裂缝在5000至70000纳米之间。人类精子头部直径约为5000纳米,艾滋病病毒的直径约为120纳米,人类乳头瘤病毒直径在45至55纳米之间,乙肝病毒中大球形颗粒直径为42纳米。各种病毒的体积远远小于天然乳胶的自然缝隙,因此即使是正确使用避孕套,还是有可能感染上性传播疾病。
10月举行的清华大学艾滋病科学大会上,发表了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对320万个艾滋病监测血样进行分析的结论显示,我国内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1%上升到35%,10年间翻了5倍,艾滋病病毒正在通过性接触快速传播。
国家计生委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性病专家程延安说,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发现就诊的不少病人,虽然采取了防护措施,可还是染上了性病。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共同组成的科学特别小组,于2001年7月20日与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HHS)联合发表的报告中说: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避孕套能够预防大多数性传播疾病。该特别小组检查了乙肝、艾滋病、淋病、衣原体、梅毒、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9种性传播疾病,发现目前广泛使用的避孕套不能防止任何一种性病传播。
有消息证实,美国政府正考虑要求避孕套生产厂家在包装上加贴警示标签,提醒人们注意这种避孕工具并不能保证消费者避免感染性传播疾病。我国艾滋病专家朱琪教授提出警告:“传统的乳胶安全套不能防御性病及艾滋病,它只能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人们更麻痹、更丧失警惕性。”
纳米交联技术阻隔病毒
那么,利用纳米填充技术生产出的“防病毒安全套”的防病毒原理、效果怎样?
据烟台四维高科生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石浩海博士介绍,新型安全套的技术是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这项以全新质料和特殊工艺创造出的新型胶乳技术,在原理、材料、工艺技术方面都不同于世界上其它同类产品。
采用首创的“复合交联纳米填充技术”可使新型安全套膜体孔径缩小到天然乳胶孔径的千分之一。解决天然乳胶避孕套自然缝隙远远大于病毒直径从而不能阻挡病毒的问题。除有效避孕外,它能够从物理隔离上做到阻隔病毒,大大降低了使用者感染或传播疾病的风险。
新型安全套从10多种天然植物中萃取出有益物质,通过特殊工艺浸渍将天然乳胶基膜包覆在中间形成三层膜。天然植物萃取成分所携带的正电荷分子与携带负电荷的病毒分子相互吸附,将病毒吸附到膜表面。对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等,以及葡萄球菌、淋病菌、白色念球菌等多种细菌及性传播疾病的传染介质具有阻隔、主动吸附作用,降低了使用者感染或传播病菌的风险,提高了避孕套对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作用;同时还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来保持女性阴道偏酸性原生态环境。
据程延安教授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用真实乙肝病毒做过对比穿透实验:随机抽取市面上最常见的3个品牌安全套,与四维高科提供的“青柠檬”牌安全套一起组成一个实验组。经PCR病毒定量实验,分别进行1、5、10、15、30、45分钟取样发现,传统安全套内的病毒在10分钟内就渗透到了安全套外的阴性血清里,说明其对病毒并没有做到完全有效预防;而经过同样的反复实验,四维高科提供的安全套外的阴性血清始终保持阴性。结论是:“青柠檬”牌安全套在实验中没有发现有病毒穿透现象。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毒实验和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记者 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