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z008
- 新手上路
- 7
- 7
- 2008-07-27
|
1#
t
T
发表于 2008-08-06 23:12
|只看楼主
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药理学-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 |
| ☆ 考点1: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 1.免疫应答反应 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可分为以下3期: (1)感应期。为抗原的处理和识别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由巨噬细胞进行吞噬和处理,使抗原在胞浆内降解、消化,暴露出活性部位,然后与巨噬细胞mRNA结合形成复合体,以使T细胞或B细胞得以识别。 (2)增殖分化期。在此阶段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激活,然后进行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活性物质。B细胞被激活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可合成多种免疫 球蛋白即抗体,如IgG、IgM、IgA、IgD、IgE等;T细胞则增殖分化为致敏小淋巴细胞,分别对相应抗原起特异作用。 (3)效应期。当抗体或致敏小淋巴细胞再次与抗原接触时,即产生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直接或在补体协同下破坏抗原,这一过程称 为体液免疫;当致敏小淋巴细胞再次受到抗原刺激时,可直接杀伤抗原所在细胞或通过释放淋巴毒素、炎症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而使抗原所在细胞受到破坏或发生异 体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等,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目的是要消除对机体有害的抗原或带有抗原的靶细胞,从而保护机体。 2.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又称为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增殖病。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由于抗原物质和抗体的异常 免疫反应,造成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或对机体自身的组织造成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因免疫功能异常,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产生特殊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而产生的 变态反应,进而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导致的疾病;免疫增殖病则是因免疫球蛋白过度产生而导致的疾病。 ☆ ☆考点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ISA)是一类非特异性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类药物作用缺乏选择性,即在抑 制免疫病理反应的同时也抑制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故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多,如降低机体抵抗力而诱发感染、使肿瘤发生率 增加、影响生育等。ISA一般只能控制症状,既不能改变机体自身免疫的体质,又不能根治疾病,且久用后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应慎用。一般情况下首选 糖皮质激素,若疗效不理想或不能耐受时再考虑改用或合用其他ISA.采用多种药物小剂量合用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期过后,应减量 维持或采用间歇用药。器官移植者需长期用药,一旦控制排斥反应后,即减量维持,以免对机体免疫机能的过度抑制而诱发感染等其他的不良反应。常见的免疫抑制 剂有环孢素、肾上腺质激素、抗代谢药、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 ☆ ☆☆考点3:环孢素(CsA)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吸收较慢,且不完全,口服给药后1~6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其生物利用度仅为20%~5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血液中的药物主要分布在血浆和红细胞中;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并以代谢物的形式由胆汁排泄,t1/2为14~16h. 【药理作用】 CsA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靶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 (1h),抑制辅助性T细胞IL-1和IL-2受体的表达,减少IL-2的合成和分泌,并可减少其他淋巴因子的生成和释放,从而降低Th细胞功能。同时, 它允许抑制性T细胞(Ts)活性的表达,通过抑制因子减少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CsA为异体器官或骨髓移植时抗排异反应的首选药,可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合用,但不宜与其他ISA合用;也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等。 【不良反应】 常见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大剂量长期使用时可导致可逆性肝、肾损伤,表现为血清胆红素和尿酸升高、肝功能异常等。用药期间应对肝、肾功能进行定期检查。 【禁忌证】 有病毒感染时禁用本品,如水痘、带状疱疹等;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考点4:肾上腺皮质激素 本类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这里主要介绍其与免疫方面有关的内容。本类药物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如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 抗原,可阻碍淋巴母细胞的生长并使淋巴细胞溶解,使淋巴结、脾脏和胸腺的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大剂量时可损伤浆细胞,使抗 体生成减少,从而抑制体液免疫反应。 临床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等。 本类药物的作用广泛,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高血压、血糖升高、多毛、痤疮、水钠潴留、骨质疏松等。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以免复发或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症状。 常用的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 ☆ ☆考点5:抗代谢药 许多抗代谢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免疫抑制的抗代谢药有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羟基脲。 硫唑嘌呤是6-巯基嘌呤的衍生物,在体内分解为6-巯基嘌呤而发挥作用。其免疫抑制作用是通过干扰嘌呤代谢而产生的,因为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刺激 后的增殖期需要嘌呤类物质,给予嘌呤拮抗剂能抑制DNA的合成,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阻止抗原敏感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对T 细胞抑制作用较B细胞强。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可抑制体液免疫。主要用于抑制肾移植的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 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其不良反应与6-巯基嘌呤相似。 甲氨蝶呤为叶酸拮抗剂,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增殖周期中的细胞,阻止免疫母细胞的进一步分裂增殖。对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比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强。作为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肌炎、皮肌炎、多发性肉芽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羟基脲为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止胞苷酸转变为脱氧胞苷酸,进而抑制DNA合成,但不干扰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周期特异性药物。作为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顽固性银屑病和脓疱性银屑病的治疗。 ☆☆☆考点6:烷化剂 常用于免疫抑制的烷化剂有环磷酰胺、白消安、塞替派等,其中环磷酰胺最为常用。 环磷酰胺通过与DNA双链的交叉联结而破坏DNA的结构,抑制淋巴细胞分裂增殖,对B细胞的抑制作用较T细胞强,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其免疫抑制作用强而持久。 本品可用于糖皮质激素不能耐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亦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常与泼尼松、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合用。 ☆ 考点7:免疫增强剂 因大多数的免疫增强剂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即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功能调整到正常水平,故又称为免疫调节剂。临床上主要利用其免疫增强作用,治疗免 疫缺陷疾病、慢性细菌或病毒感染和肿瘤等。他们主要通过以下的方式发挥免疫调节作用:①激活巨噬细胞或天然杀伤细胞;②促使T淋巴细胞分裂、增殖、成熟和 分化,调整辅助性和抑制性T细胞的比例;③增强体液免疫;④诱生干扰素;⑤通过产生某些细胞因子而激活有关的免疫细胞而发挥作用。常见的免疫增强剂有左旋 咪唑、异丙肌苷、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素等。 ☆ ☆考点8:左旋咪唑(LMS) 【药动学】 口服吸收迅速,口服给药后0.5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本品及其代谢物由尿、粪便和呼吸道迅速排出。 【药理作用】 本品可使受抑制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功能恢复正常,但对正常的机体影响不显著。LMS可增强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也可促进T细胞分化并可诱导IL-2的产生。可通过Ts细胞使呈病理性增强的B淋巴细胞活性降低,抗体形成的能力恢复正常。[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临床应用】 可用于肿瘤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的辅助治疗,使缓解期延长、肿瘤的复发率及死亡率降低;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可减少感染的发病率、严重程度和对抗菌药物的依赖性;亦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可改善症状。 【不良反应】 常见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此外还有头痛、乏力、嗜睡、发热、皮疹等,少数病人可见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禁忌证】 肝肾功能、肝炎活动期、妊娠早期或原有血吸虫病者禁用。 ☆☆考点9:异丙肌苷 【药理作用】 为肌苷与乙酰胺基甲酸及二甲胺基异丙醇酯1:3:3的比例组成的复合物。其生物活性需依赖复合物形式,组成复合物的单一成分无效 或效差。原为抗病毒药物,对人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有效,后发现其有免疫调节作用。本品兼具抗病毒作用和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它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诱导淋巴干细胞分化,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也可激活th细胞或巨噬细胞而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可诱导IL-2、干扰素、淋巴毒素等的产 生,增强NK细胞的活性,使肿瘤及艾滋病(AIDS)患者低下的免疫功能得以恢复。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病毒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新型免疫调节剂。大剂量时可出现恶心,因该药的肌苷部分可转变为尿酸,可使尿酸短暂升高。 ☆ 考点10:白细胞介素-2(T细胞生长因子,TCGF) 【药理作用】 属细胞因子类药物。可调节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IL-2的多数作用是通过IL-2受体介导的,并刺激细胞毒T淋巴 细胞的增殖。本品可刺激NK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其活性;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增强其溶细胞活性;诱导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LAK细胞具 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可溶解多种肿瘤细胞;刺激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增生并增强其活性。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就是通过对宿主免疫系统这些间接而复杂 的作用介导的。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肿瘤化疗,单用时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结肠癌有一定疗效;IL-2与LAK细胞合用治疗膀胱癌、胃癌、黑色素瘤等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此外本品也可用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某些病毒性疾病,如乙肝等。 【不良反应】 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常见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为低血压、水肿、肾功能异常等。但上述反应多为暂时性的可逆不良反应,停药后即可消失。[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 ☆ ☆☆考点11:干扰素(IFN) 干扰素是病毒进入机体后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可分为IFN-α(由人白细胞产生的α干扰素)、IFN-β(由人纤维母细胞产生的β干扰素)及IFN-γ(由T淋巴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 【药动学】 本品口服不吸收,一般采用肌内或皮下注射。α干扰素的吸收率可达80%,β和γ干扰素的吸收率较低。一般在注射后4~8h达到血药浓度峰值,t1/2为4~12h. 【药理作用】 本品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小剂量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增强作用,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IFN可以使NK 细胞、Tc细胞、LAK细胞的细胞毒杀伤作用增强,并可增强巨噬细胞的活力。IFN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或通过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抑制肿瘤的生长。 IFN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制剂,对RNA和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可用于病毒性疾病,如乳头癌病毒引起的尖锐湿疣、单纯疱疹性结膜炎、带状疱疹等,对慢性乙型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亦可用于肿瘤的 治疗,对多种肿瘤如肾细胞癌、某些淋巴瘤、黑色素瘤、乳腺癌、慢性白血病等有效,尤其对毛细胞白血病有很好的疗效,对艾滋病并发的Kaposi肉瘤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其他化疗药物合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可作为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的辅助药物,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疲乏、头晕、食欲下降等流感样症状;有骨髓抑制作用,可见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尚有脱发、皮疹、血沉加快、一过性肝损害;偶见过敏性休克。 ☆☆考点12:转移因子(TF) 【药理作用】 本品从正常人白细胞提取的小分子肽,不易被胰蛋白酶、RNA酶和DNA酶所破坏,可皮下注射或口服。TF可将供体细胞的免疫信息转移给受体的淋巴细胞,使受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其作用可持续数月乃至1年。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的补充治疗,亦可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可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术后复发,改善症状,延长生命。还可用于难治治性病毒和霉菌感染,如重症带状疱疹、乙型脑炎、乙型肝炎等。 【不良反应】 较少,注射局部红肿、疼痛、轻度皮疹,偶见淋巴增殖和肝功能损害。 【禁忌症】 严禁静脉给药。
|
|